6月16日,廣東交通集團發布消息,深中通道通過交工驗收,標志著這座歷經7年前期籌備、7年艱苦建設的世界級跨海集群工程圓滿完成各項建設任務,工程質量通過“大考”,即將在萬眾矚目中“上崗”,畫上珠江口“黃金內灣”A字形交通網絡骨架的關鍵一橫,開創灣區交通發展新格局。
深中通道是國家高速公路網G2518跨珠江口的關鍵控制性工程,北距虎門大橋約30公里,南距港珠澳大橋約31公里,起自深圳機場互通立交,向西跨越伶仃洋海域,通過萬頃沙互通與南中高速連接,在中山市馬鞍島登陸,與中開高速對接。深中通道是集橋、島、隧、水下互通于一體的世界級跨海集群工程,全長24公里,全線橋梁工程總長度約17公里。
中交二航局參建的深中大橋(原名伶仃洋大橋)是深中通道關鍵控制性工程之一,全長2826米,主跨1666米。自開工以來,項目團隊充分調動資源要素,強化現場管理,發揚艱苦奮斗精神,安全優質高效完成建設任務。為解決深中大橋全離岸海中淤泥地質條件下的錨碇建設難題,二航局項目團隊提出“鎖扣鋼管樁+工字型板樁+平行鋼絲索”自平衡柔性圍堰,實現45天快速成島,開創寬闊海域建造大跨度懸索結構體系橋梁工程的先河;針對270米超高橋塔,研發應用國內首臺一體化智能筑塔機,塔柱施工速度最高可達1.2米每天,減少高空操作人員近60%,降低了高空作業安全風險,將超高混凝土橋塔傳統建造技術升級為工業化建造技術,用機器代替人工,將工業化、智能化、信息化、標準化高度融合到橋梁建設中,為橋梁超高索塔建造帶來革命性轉型升級;針對鋼箱梁節段超寬超大、結構形式復雜等情況,研發建造850噸級智能化纜載吊機,解決了大噸位、大跨度懸索橋箱梁節段吊裝同步穩定性差、起重能力和起升速度無法保證的難題。
深中通道交工驗收委員會認為,深中通道工程質量保證體系完善,符合設計及技術規范要求,工序控制嚴格,工程質量合格,同意通過交工驗收。
深中通道順利通過交工驗收,標志著深中通道內優外美、高質量建成得到認可,更標志著我國建造世界級跨海集群工程的技術能力實現新飛躍。
據了解,深中通道房建工程已于6月15日完成交(竣)工驗收。深中通道交工驗收通過后,還需通過行業主管部門核備,才能正式具備通車條件。(工人日報客戶端記者 張翀 通訊員 王鑫洲 沈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