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出席2023瀾滄江—湄公河合作媒體峰會和2023瀾湄合作媒體研修班的瀾湄六國主流媒體記者和資深媒體人士,深入走訪北京、廣東和云南等地。他們走進一家家中國企業,認真了解中國在基礎設施建設、綠色環保、新能源等領域的發展理念和技術,探尋瀾湄國家合作發展新機遇,努力為瀾湄合作貢獻力量。
“環保理念符合瀾湄國家發展需要”
遠山如黛,薄霧輕拂,巨大的風機在青山間有序運轉。走進國家電力投資集團(以下簡稱“國家電投”)云南富源西風電項目,2023瀾湄合作媒體研修班的成員們深入了解生態智慧風電場的建設經驗,關注其推動當地經濟發展和助力鄉村振興的社會效益。
據介紹,富源西風電項目于5月8日全容量投運,由國家電投云南國際電力投資公司投資建設,總裝機規模80萬千瓦,安裝風機135臺,預計每年可節約標煤64.1萬噸,減排二氧化碳173.2萬噸。泰國電視五臺高級主編庫爾瓦迪·巴達納麗塔說:“風機塔筒上的彩繪融合了民族特色與自然生態元素,既美觀又與高原環境完美融合,這種環保理念符合瀾湄國家發展需要。”
在富源西風電基地冒天水片區升壓站,成員通過觀看宣傳片,詳細了解國家電投云南國際風電產業鏈建設、儲能等方面的科技創新成果,以及在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的產業布局、社會責任履行等情況。“我們應努力加強合作保護環境,采用清潔能源可以帶來顯著的環保效應。”柬埔寨酸角樹新聞網總編輯隋·索皮表示,期待瀾湄國家在清潔能源領域進一步展開合作。
“推動瀾湄國家能源轉型和民生改善”
“電網數字化、智能化在瀾湄國家發展如何”“有計劃和我們國家合作開發這些技術和裝備嗎”……在中國南方電網公司(以下簡稱“南方電網”),2023瀾湄合作媒體研修班成員看著屏幕上展示的數據和圖表,一邊拍照一邊提問,積極了解并探尋瀾湄國家電力互通和綠色發展的合作機遇。
“科技讓中國的電網插上了智慧的翅膀,數字電網存在于中國智慧城市的各個角落,有力推動了中國實現節能高效、綠色環保。”泰國總理府民眾聯絡廳媒體與信息管理部公共關系專員吉滴塔奇·基特納塔庫表示,期待泰中兩國不斷加強交流合作,讓更多創新成果惠及兩國民眾。
近年來,南方電網通過多回110千伏及以上線路與越南、老撾、緬甸等周邊國家實現電網互聯互通,有序開展跨境電力貿易,其中清潔能源占比超90%,為瀾湄國家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綠色動力。此外,公司還積極助力瀾湄國家人才培養,為瀾湄國家電力企業開展培訓32次,累計培養各類技術人員871人,累計資助來華留學生165人。
“我們同飲一江水,共享發展機遇,更共享幸福未來。”緬甸仰光媒體集團主席吳哥哥表示,希望南方電網未來能繼續共享創新成果,“推動瀾湄國家能源轉型和民生改善。”
“通過實實在在的項目促進民心相通”
在世界上跨徑最大的全離岸海中懸索橋——深中通道伶仃洋大橋施工現場,兩根長約3公里的主纜飛越伶仃洋,連接著大橋東西兩邊的主塔和錨碇。“太壯觀了”“這是我第一次見到規模如此宏大的橋梁項目,內心震撼不已”……中國成熟的路橋建造技術,讓2023瀾湄合作媒體研修班成員紛紛豎起了大拇指。
深中通道是粵港澳大灣區重要樞紐,連接珠江口東岸的深圳市和西岸的中山市,由廣東省交通集團建設、中國交通建設集團(以下簡稱“中交集團”)參與設計施工,是一項世界級橋、島、隧、水下互通的集群工程。泰國電視五臺高級主編庫爾瓦迪·巴達納麗塔表示,深中通道顯著提升了跨區域的交通和運輸能力,“這種立體交通網絡體系值得學習借鑒。”
據介紹,中交集團全面參與瀾湄流域經濟發展建設,為促進瀾湄國家民心相通架起橋梁。在柬埔寨,中交集團通過打造屬地人才培養基地、優先聘用當地員工,累計為該國創造約3萬個就業崗位。此外,中交集團還在老撾、緬甸等國通過“瀾湄書香”活動援建了一批中小學校。“中國企業很有擔當,不僅幫助改善瀾湄國家的基礎設施條件,還注重通過實實在在的項目促進民心相通。”《緬甸環球新光報》總編輯昂杜亞說。
“瀾湄國家清潔能源合作潛力巨大”
2023瀾湄合作媒體研修班的成員們訪問中國能源建設集團(以下簡稱“中國能建”),深入了解瀾湄六國電力互聯互通情況,切實感受能源開發建設領域的新變化。
展廳陳列的能源項目仿真模型吸引了不少研修班成員駐足觀看,特別是中國能建提出的風光水火儲一體化、源網荷儲一體化、海上綜合能源一體化的新型電力系統解決方案,將綠色電能送到千家萬戶,助力建設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現代能源體系。“可持續基礎設施發展和能源低碳轉型是瀾湄國家綠色合作的共同需求與關鍵核心。”柬埔寨新快數字媒體總編輯隆都·錢德拉表示,中國企業在綠色發展方面做出了榜樣,希望未來可以有更多的綠色創新方案推廣至其他瀾湄國家。
據介紹,中國能建在泰國承建的詩琳通大壩綜合浮體光伏項目,每年可以減少二氧化碳排放4.7萬噸,為泰國可持續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中國能建在越南建設的嘉萊風電項目,采用了國際先進的大容量、高塔筒陸上風電機組,發電量大、占地更少,與同等規模燃煤電廠相比,每年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89.7萬噸。“瀾湄國家清潔能源合作潛力巨大。”越南國會電視臺新聞部主任阮春寅說。
“企業參與城市治理令人印象深刻”
溪水潺潺,綠樹如蔭,花團錦簇,水鳥嬉戲,一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景象。在廣東廣州海珠國家濕地公園和廣州塔景區,2023瀾湄合作媒體研修班成員深入了解市內生態園區運營、社會基層治理等方面的創新與實踐。“在城市中心能打造這樣一個濕地公園,實在太難得了。”越南國會電視臺新聞部主任阮春寅說。
據介紹,廣州海珠國家濕地公園由保利發展控股集團旗下保利物業公司與保利商旅公司聯合運營。兩家公司通過專業運營機制,深度參與園區內資源管護、生態監測、票務運營、活動營銷等服務。“在這里,我看到了中國企業為平衡自然環境與人類活動所作出的努力?,F場服務人員專業友善,讓我對生態園區運營有了更多了解。”坐在導覽車上,緬甸瑞丹倫媒體集團總經理散迎昂對運營工作贊不絕口。
近年來,保利發展控股集團積極融入新發展格局,大力支持和參與城市公共服務建設。2021年,保利物業公司成功中標廣州塔景區綜合環境品質提升項目,推動了全域化市域治理進程。研修班成員在景區內沿珠江漫步,近距離感受城市公共服務的魅力。“中國企業參與城市治理令人印象深刻,希望泰國在城市建設和發展中借鑒這一模式。”泰國電視五臺副總裁他汶楠·康可蘭說。
“中國技術幫助我們實現綠色轉型”
湛藍的天空,澄澈的湖水,錯落有致的建筑……2023瀾湄合作媒體研修班成員來到位于廣東東莞的華為松山湖園區,剛一下車便沉醉于眼前的美景中。大家紛紛駐足拍照,還有人開啟了直播。“我還以為來到了生態公園,沒想到竟然是華為的研發中心!”泰國電視五臺副總裁他汶楠·康可蘭說。
華為對綠色理念的詮釋不僅體現在園區建設上,還貫穿于企業全流程數字化轉型中。華為智能礦山首席技術官徐軍介紹,近年來,華為智能礦山解決方案在瀾湄國家先后落地。在距離老撾首都萬象350公里的甘蒙省,華為助力亞鉀國際公司打造的智慧礦區樣板點,是華為智能礦山解決方案在東南亞的首次落地。在泰國,華為聯合當地企業共同打造海外“5G+自動駕駛智慧礦山”項目,將傳統老舊礦區建設成綠色、智能、高效、安全的新型礦山。
“中國技術幫助我們實現綠色轉型!”泰國電視五臺高級主編庫爾瓦迪·巴達納麗塔表示,華為提供的先進網絡技術,實現新能源礦車的無人駕駛、智能調度及智能協同作業,有力提升了項目的智能化和無人化水平。柬埔寨《高棉時報》發行人莫汗·巴德姆認為,“5G+自動駕駛智慧礦山”項目對于推進能源資源、產業結構、消費結構轉型升級具有重要意義。
“為全球汽車產業發展貢獻了中國力量”
走進廣汽埃安新能源汽車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廣汽埃安”)總裝車間,流水線上整齊排布著各類汽車配件,多臺機器人協同作業、精準裝配……“中國新能源汽車生產自動化水平令人驚嘆,這種高效的生產模式值得發展中國家學習和借鑒。”柬埔寨仙女廣播電視總臺高級主編欽·提納說。
不久前,廣汽埃安與泰國企業展開合作,與泰國首家經銷商簽署了合作備忘錄,正式進入泰國市場。泰國民族電視臺國際新聞首席記者尚猜·巴提瓦達納翁表示,中國品牌汽車如今越來越受到泰國消費者歡迎,希望廣汽埃安能為泰國消費者提供更多優質新能源汽車產品。
目前,廣汽埃安智能生態工廠標準年產能可達40萬輛,實現了從用戶訂車到零部件供應,再到汽車生產、交付、服務等環節的全流程數字化,計劃2023年建成業內首個零碳工廠。緬甸仰光媒體集團主席吳哥哥表示,廣汽埃安等中國企業在新能源汽車研發和生產領域實力雄厚,“不僅為中國國內相關行業互融共生、合作共贏創造了廣闊發展機遇,也為全球汽車產業發展貢獻了中國力量。”(來源:人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