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日上午,繼港珠澳大橋之后國內第二座全橋預制裝配化跨海大橋---翔安大橋完成最后一榀鋼箱梁吊裝,實現主橋合龍,這標志著翔安大橋包括陸域和海上的主線橋梁已全線貫通。翔安大橋是我市規劃建設的第七條進出島橋隧跨海通道,計劃2023年春節前建成通車。
海上超寬鋼箱梁架設成功完成
今天合龍的最后一榀鋼箱梁位于翔安大橋島內側A2標段,陸域橋梁與海中區橋梁交接處。鋼箱梁長72米,寬53米,高3.5米,重2197噸,為全橋最寬鋼箱梁,也是國內大節段吊裝最寬鋼箱梁,其工藝銜接復雜,施工難度大、風險高,對吊裝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合龍之前,中交二航局項目部提前組織吊裝桌面推演,部署運梁船、起重船拋錨定位,根據潮汐情況精準選擇作業的“窗口期”;合龍段鋼箱梁坐落墩頂后,施工人員又采用三向液壓千斤頂,通過智能傳感器和調位控制系統,將調位數據在信息平臺集成,最終成功實現了毫米級誤差合龍。
采用國內同類型橋梁中最大吊具
此次翔安大橋海中區鋼箱梁吊裝,使用的是一款由中交二航局自行研制的專用吊具,重560噸,為國內同類型橋梁中采用的最大吊具,能夠適應多種類型鋼箱梁截面變化,并具有柔性連接的特點,可縮短吊裝時間、降低吊裝風險。
中交二航局項目常務副經理 柴海峰:翔安大橋的鋼箱梁,它是又變寬又變高,還有長度方向也要進行調整,而整個鋼箱梁吊具,在橫向和縱向它都是可以進行調節的,適應了它的寬和長方向的一個調節,也適應了不同重量的使用,在整個項目上付出了汗馬功勞。
力爭明年春節前建成通車
翔安大橋是廈門市規劃建設的第七條進出島橋隧跨海通道,全長12.37公里,跨海段橋梁長約4.5公里,其中3.3公里海中區橋梁采用預制拼裝工藝施工,設有墩臺35座、鋼箱梁36榀,其中鋼箱梁吊裝最長108米、最寬53米、最大吊重3300噸,為國內少見,福建省首創。翔安大橋鋼箱梁合龍,意味著大橋包括陸域和海上部分的主線橋梁都實現了貫通,目前主體工程僅剩下島內側的枋鐘路隧道尚未最后貫通。接下來,相關代建、施工單位將全力推進后續施工,力爭明年春節前實現翔安大橋建成通車。
廈門路橋集團項目總經理 朱繼新:通車這個目標又更進了一步,因為下一步我們把機電、路面等等一些附屬設施,全部要集中“開花”,大家還是按照我們市委市政府,明年春節前通車目標在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