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夏,重慶如火炙烤。項目安全部部長王正博像往常一樣在工地巡查。他抖了抖濕透的衣服,一個聲音突然從邊上的音響設備里傳出來:“現場施工中,請正確佩戴安全帽!”原來,這是“安全帽違規行為提醒系統”發出的警報。
他急忙打開手機App,提示是13號地塊鋼筋加工廠施工區域一名作業人員未佩戴安全帽,不過現在視頻顯示作業人員已經把安全帽戴好……
這是出現在中交二航局重慶茄子溪城市更新項目施工現場的一幕,一套新的智能工地系統投入使用。項目位于重慶市大渡口區東側濱江區域,臨近白居寺長江大橋,采取“城市更新+港產城綜合開發”模式,建成后將把港口片區轉型升級為“藝術和智創產業高地、藝術生活示范區”。
清晨,陽光灑落在建筑物上。智能工地系統也開啟了新一天的高效運作。“現如今高樓林立,視覺受限,對現場安全管理形成不小挑戰,多虧有了智能工地系統的輔助。”王正博感嘆道。
智能工地系統能實時監控現場人員行為,自動識別違反安全規定動作。例如未佩戴安全帽、未系安全帶、未設置好臨邊防護措施等違規行為,都不能逃過它的“法眼”。一旦發現違規行為,系統便會立即發出警報,提醒現場管理人員及時采取糾正措施。
“智能工地系統的應用與傳統安全管理的人為管控形成互補關系。管理人員可根據系統提示,更精準高效地執行安全監督任務。”項目安全總監鄭飛中說。
這種“人機協作”模式,不僅提高了安全管理效率質量,還為現場帶來前所未有的安全保障。同時,該系統還可根據歷史數據預測潛在安全隱患,生成詳細的安全報告,不僅能幫助管理人員了解工地安全狀況,還能為項目部制定針對性安全措施提供依據。
“氣溫37攝氏度,風力2級……”在施工現場大門外,一塊LED屏上顯示著天氣數據。這是智能工地系統中的氣象模塊提供的信息。“工地管理人員可實時掌握天氣情況及風力動態,這些數據為高處施工、起重吊裝等高危作業提供了關鍵參考信息。”鄭飛中說。
項目現場塔吊林立,樓棟密集,施工電梯和塔吊的安全運行至關重要。只有通過已認證的電梯工的人臉識別,施工電梯才能正常通電運行。電梯電子屏上實時顯示著電梯運行速度、所在樓層高度以及安全措施情況。
“‘黑匣子’一般都是飛機上用的,但我們的塔吊也安裝了‘黑匣子’。”鄭飛中介紹說。“黑匣子”可以實時監控塔吊的運行數據、安全保護措施的有效性,并對吊鉤起吊重物的重量實時檢測。一旦發現超重等違反吊裝規定的情況,系統會立即報警。同時吊鉤的可視化系統則讓塔吊司機能隨時觀察吊鉤及下方起吊材料的情況,與下面人員的指揮形成雙保險,確保塔吊操作的安全可靠。
“有了這個系統,工作就更安心了。”工人師傅們對智能工地系統贊不絕口。年輕的外架工劉良川深有感觸:“我在工作中更注意安全了,如今現場各處都是違規抓拍設備,如果不嚴格執行安全管理要求,管理人員馬上就會過來提醒并督促整改。”
看著工人們在智能工地系統的幫助下逐漸養成良好的安全習慣,鄭飛中感到很欣慰。“使用這套系統是智能化的輔助手段,可以提高效率,但安全管理是永無止境的課題,我們將持續改進安全管理,打通安全生產‘最后一公里’。”(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