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靚
“瀝青溫度167度,可以攤鋪,隨時監測溫度,同時觀察是否攤鋪均勻。”文麻高速項目三標工地試驗室主任王永龍,正帶著同事們進行路基最后一處瀝青攤鋪前的試驗檢測工作。
“做試驗,就像做‘營養調理師’一樣,自己就像整個工程的健康專職醫生,混凝土、瀝青原料配合比試驗,包括鋼筋材料檢測等,直接關乎工程質量。”在試驗檢測領域工作10余年的王永龍說。
在高速公路建設中,混凝土是最大宗的材料,混凝土配合比往往決定澆筑成敗的重要因素。混凝土配合比,就是在配置混凝土過程中,外加劑、水泥、摻合料、砂石料等各種材料間的比例。配置混凝土既要滿足混凝土的和易性、流動性,又要確保澆筑后的強度,這樣才能保證結構物質量。如何找到合適的配合比,是王永龍面臨的最大考驗。
“配合比的調制,和人吃飯一樣,蔬菜、肉類、面食、水果等,怎樣對其進行較好的配比,讓人吃下去更有營養是關鍵。”王永龍說。
文麻高速項目所用混凝土包括C30、C40、C50等型號。在隧道施工中還涉及到噴射混凝土,橋梁施工中還涉及高墩泵送混凝土。同類型混凝土配合比,還要根據現場施工條件和工藝及時調整。王永龍回憶道:“在文麻高速項目建設前期,為不影響施工現場進度,試驗室早早就開始了配比工作,整個工作過程持續整整兩個月,只為調制出適應現場要求的混凝土。”
文麻高速三標整條線路長10.2公里,隧道就占據6.34公里。隧道施工地質條件復雜,給試驗檢測工作帶來更大難度和挑戰。
在隧道施工中的混凝土澆筑中,每隔10米均要制作一塊大板試塊,試塊尺寸為350*450*120厘米,總重超過40公斤。項目隧道單洞全長12.68公里,要制作1268塊大板試塊,總重超過5萬公斤。
試塊是反映結構物真實強度的重要試驗品,一旦試塊抗壓強度沒通過,前期所有工作都是無用功。每次試塊做好后,王永龍都會將其搬回試驗室進行養護,在養護后又對其切割打磨,分成長寬高各100厘米的小試塊,對其進行抗壓強度檢測,試驗結果達到標準后方能合格,否則責令現場返工處理。長達1000多個日夜,大板試塊的試驗工作量,就好比搬運了5座埃菲爾鐵塔,又將鐵塔拆分了逐一試驗。
“文麻高速項目工地的試驗條件比起其他工地來說,艱辛程度只增不減,雖然試驗檢測環節有些枯燥,但看著文麻高速項目即將建成,感覺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王永龍說。
目前,文麻高速已全部貫通,對王永龍本人而言,最重要的工作,是站好最后一班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