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6日,港珠澳大橋主體工程交工驗收會議在廣東珠海召開。香港路政署、澳門建設發展辦公室、廣東省交通運輸廳、廣東海事局、廣東省公路事務中心、廣東省交通運輸工程造價事務中心、港珠澳大橋三地聯合工作委員會辦公室、珠海邊檢總站、拱北海關、珠海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珠海市各有關單位、港珠澳大橋管理局及中交港珠澳大橋島隧工程項目總經理部等43家單位的150余名代表參加了會議。
代表們當天上午實地察看了島隧工程沉管隧道及人工島等工程成品。在下午召開的港珠澳大橋主體工程交工驗收會議上,成立了交工驗收委員會,聽取了港珠澳大橋管理局及設計、施工、監理等單位的工作總結報告。中國交建總工程師、島隧工程項目總經理林鳴從工程概況、主要施工過程、工程管理、施工體會等方面報告了島隧工程施工總結。
交工驗收委員會成員在詳細查閱相關資料及充分交流討論后,形成了交工驗收意見。會議認為,港珠澳大橋主體工程嚴格按照基本建設制度組織實施,質量保證體系完善,符合設計及技術規范要求,工序控制嚴格,工程質量可靠。根據驗收辦法的有關規定,具備通車試運營條件,同意交付使用。
港珠澳大橋全長55公里,集橋島隧為一體,是“一國兩制”框架下粵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共建的超大型跨海通道項目,也是黨的十九大召開以來我國建成的首個標志性重大型工程。島隧工程作為港珠澳大橋的控制性工程,總長7440米,是當今世界范圍內綜合難度最大、要求最高的工程之一;包括兩個面積各約10萬平方米的外海人工島、一條6.7公里的海底隧道和634米長的東、西人工島結合部非通航孔橋,其中海底隧道為我國建設的首條外海沉管隧道、世界最長的公路沉管隧道和唯一的深埋沉管隧道。工程由中交股份聯合體采用設計施工總承包模式承建,于2011年元月全面動工,至2017年12月基本建成,實現了整體亮燈,具備通車條件。
在港珠澳大橋島隧工程建設過程中,中交二航局港珠澳大橋島隧項目建設者先后完成島隧工程西人工島非通航孔橋建設,16節巨型沉管預制,沉管最終接頭制造、澆筑及注漿等施工,5萬多塊高品質小構件生產,6.7公里隧道管內裝修,東、西人工島大臺階和大斜面安裝,島隧工程瀝青路面鋪裝等主要任務,為港珠澳大橋建設做出了巨大貢獻。(郭霜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