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月3 日上午,2018 年中國技能大賽-第四屆中交集團職業技能競賽工程測量工決賽剛剛結束,一則QQ 消息在公司連鎮鐵路二分部辦公群里掀起了波瀾:“熱烈祝賀項目測量隊長田遠福斬獲第四屆中交集團測量工技能大賽第二名,榮獲‘全國技術能手’稱號”。
捷報傳來,項目部一片歡呼雀躍,QQ 群內更是祝福連連。“我只是這回運氣比較好一些。”田遠福在感謝領導們的關心支持和同事們的幫助后謙遜地說道。
運氣好,從來都是成功者的謙辭,所謂的好運氣背后總是有過數不盡的拼搏和努力,他的背后有多少不為人知的付出才能成為今天的幸運兒、才能擁抱這個好運氣!
“我只是在做我應該做的”
2012 年7 月,初出茅廬的田遠福被分配到中交聯合體港珠澳大橋島隧工程沉管預制廠,在校作為優等生的他面對世界超級工程時,第一次切身感受到了自身專業知識的薄弱與淺顯。白天,他扛起測量儀器蹲守現場,熟悉儀器操作,學習測量放點;晚上,他開始結合工程實際逐步學習規范規程、學習看圖繪圖、學測量精度分析方法和各種測量方案的編制。這樣的學習習慣一堅持就是六年,與他一道去到港珠澳大橋的同事都對他稱贊有加:“無論白天工作如何辛苦,幾乎每天晚上都能看見他在辦公室挑燈夜戰的身影。”
當筆者問起,“你每天晚上都這樣坐在這學習,不會覺得無聊,不會覺得累嗎?”他以他一貫謙和的態度微笑著說:“沒有,工作需要,我只是在做我應該做的。”作為項目部的顏值擔當和紳士青年,同事對他的好評是公認的,只是由于長年跑現場的緣故,原本白皙的皮膚變得黝黑了。在他隨身攜帶的筆記本上,工整地記錄著每天測量工作的問題和相關的測量專業知識,厚厚的筆記本已經寫完大半了,筆記本首頁上寫著“當你的才華還撐不起你的野心的時候,你就應該靜下心來學習;當你的能力還駕馭不了你的目標時,就應該沉下心來歷練。——共勉”。
從參與外海沉管隧道工程、內河高樁碼頭、大跨度懸索橋到長線路鐵路橋梁及市政地鐵配套工程項目的建設,他靜心學習,耐心沉淀,逐漸了解和掌握了大型沉管隧道工廠法沉管預制測控技術、水下地形圖測量、高樁碼頭施工測量技術、大型橋梁施工測量方法、線路平曲線和豎曲線計算、橋梁結構物計算、測量內業方案編制、測量團隊管理與建設等各項專業技能和管理技能。
2015 年他參與的“大型沉管隧道工廠法沉管預制預測控制技術研究與應用”獲得公司科技進步一等獎,2016 年,他精心備戰的注冊測繪師考試順利通過。
“我只是盡力把工作做得更好”
公司連鎮鐵路項目跨夾江連續剛構橋跨度為520 米,橋位處水深最深達20 米,這樣的內河水深實屬罕見,三個主墩承臺采用鋼圍堰法施工,整個圍堰高達31 米,重達1200 噸,分塊分節拼裝后整體下沉,夾江水流湍急,圍堰在吸泥下沉過程中極易發生偏移,需要測量不
斷進行糾偏。為達到更好的監控效果,田遠福將他在港珠澳大橋島隧工程所學的端鋼殼擬合面方法應用到夾江鋼圍堰吸泥下沉過程中,通過多余觀測數據擬合得到最符合實際的頂面姿態,這比起只采集空間三點直接確定一個平面的測量結果更精確,能有效避免粗差發生,但是這種方式極大地增加了對觀測數據的計算,而項目部當時會使用這項計算程序的也只有田遠福,這就實際上是增加了他個人的工作負擔。其他測量員跟他說:“以我們現場的情況,就用直接采集三點定面的方法應該就可以了,你不用這么難為自己”。一向溫和的他此時異常堅定,“我只是盡力把工作做的更好。”他堅持道。于是,在鋼圍堰下沉施工的近四個月時間里,辦公室里一直是他更加忙碌的身影。
“眼睛決不能出一丁點問題”
“田隊哪有那么好說話。”項目部測量實習生小余向老測量員歐洋抱怨說。上午田遠福在項目部門口教幾個新來的測量員熟悉儀器操作,由于不是工程實際測量,小余在細節上沒有多注意,在架設儀器的時候沒有踩實腳架,立棱鏡的時候氣泡沒有居中,田遠福發現后當場就進行嚴厲批評,小余張口結舌,這與他們平日看到的溫文儒雅、平易近人的田隊形象真是大相徑庭。歐洋笑著安慰他:“田隊工作是出了名的講原則和高標準,‘測量是工程的眼睛,是施工質量的重要保障,眼睛決不能出一丁點問題。’這是田隊的工作準則。”
原來,由于測量工作條件艱苦,測量人員流動性大,而鐵路項目施工線路長、工點多、工序轉換快,測量工作需要依靠整個測量團隊的齊心協心才能順利進行,田遠福堅信團隊有效的工作流程和科學的操作規范才是測量工作的制勝法寶,才能使項目測量工作不因為人員流動而受影響,測量員最初的工作習慣更是至關重要,發現新測量員的一些不良測繪作業操作方法,必須及時糾正,以免積習難改。因此他在測量管理工作中以身作則,嚴格要求,管理細致入微,確保每天對各測量點的巡查與維護,他既是測量兄弟生活中的暖心大哥,也是他們工作中的鐵面判官,在他的帶領下,連鎮鐵路項目測量隊榮獲公司“優秀項目測量隊”光榮稱號。(王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