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輝利是二航局青海茶格項目的一名年輕質檢員,也是項目一位“候補技術員”,他對工程質量工作認真負責,在工作中總結出了一套獨特的質量管理方法。
“按照規范把質量‘守’出來!”
“師傅,防撞護欄斷面尺寸下大上小,模板加固時一定要通過預埋鋼筋將模板壓住,否則澆筑混凝土時模板就會上浮。”負責香日德東互通防撞護欄施工的牟輝利說。由于人員緊張,科班出身的質檢員牟輝利被臨時抽調到施工現場當“候補技術員”。為了保證自己負責的施工部位質量,他圖紙、規范不離手,支模的每一道工序他都寸步不離的守在現場,不按規范施工他堅決不讓進行下一道工序。
“混凝土澆筑時側面容易聚集氣泡,轉角位置分兩層澆筑,讓下部混凝土的氣泡盡量散出來。振搗時對模板斜面進行敲打,盡量減少混凝土斜面的氣泡。”在混凝土澆筑時,牟輝利對照規范對每一個可能存在的問題進行了監督和把控。拆模后,護欄表面光滑平整,線形順直,完全符合設計及規范的要求。
“除了按規范‘控’質量,更重要的是在施工現場‘守’質量。”牟輝利說。
“要有一雙發現‘丑’的眼睛!”
干了幾個工地,牟輝利第一次接觸施工現場管理,保證質量是他做好現場管理的重中之重。如何保證質量呢?“要有一雙善于發現‘丑’的眼睛!”牟輝利說。
要想發現工程質量的‘丑’,就要知道‘丑’在哪里?為什么‘丑’?怎么處理?為了發現‘丑’,牟輝利看圖紙,研究施工規范,并利用自己每天上工地的空檔,將圖紙、施工規范和施工現場進行比較。在他的口袋里,隨時有一個小小的筆記本,里面記錄著在工地上發現的問題,并將這些問題隨時向項目部工程技術部門反映并督促整改,有效的提高了項目工程實體的質量。
“只要有善于發現‘丑’的眼睛,工程質量就有提升的空間。”牟輝利說。
“高效率更要保證質量!”
茶格公路5標段是全線橋類結構物最多的標段,在負彎矩張拉施工中,由于部分波紋管與波紋管接頭處不平順,鋼絞線無法順利通過,這可難壞了技術員秦煉。
“改變一下穿束方法也許可以穿過!先用角磨機把鋼絞線端頭的棱角磨掉,再用膠帶紙把端頭包緊,順便涂些黃油,這樣應該容易穿過一些。”剛參加工作的秦煉聽著半信半疑的配合著干了起來。照此方法,鋼絞線不一會就穿過去了,這讓身為專業技術員的秦煉佩服的連聲稱贊。
“好幾次穿不過去,鋼絞線的端頭的部分鋼絲會變形,效率就會降低,全線共有10座橋要做負彎矩張拉,改變方法提高了效率,但更要保證質量。”
(陳 濤)